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顺德区教育局吹响了人才战略的号角,坚持把各项人才工作制度和政策,转化为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具体举措,着力在“招才、引才、用才、爱才”上下功夫,努力使人才“选得准、进得来、做得好、留得住”。
2022年,顺德区提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作为发展目标,为顺德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顺德区教育系统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为教育人才提供搭建舞台,不断提升顺德区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培育一支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助力顺德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路演+招聘”模式,多措并举引进教师人才
顺德教育积极面向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选聘等多途径引进教育人才,壮大师资队伍,为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实现学有优教。去年11月,顺德启动面向全国高校招聘优秀教师人才,实施“路演+招聘”模式,在校招公告挂出后,采取“线上+线下”的路演宣传方式,区、镇、校多方联动,宣传顺德区情,宣传顺德教育优势,广泛发动优秀毕业生关注、参与顺德区教师招聘。
顺德面向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29所高校官网发布招聘信息;通过朋友圈发布信息,活动信息曝光量90万人次;面向毕业生推送邀请短信1万余条;组织开展4场高校内宣讲路演活动等,进一步让高校优秀毕业生了解顺德,了解顺德教育。
奖教奖学颁奖大会。(资料图)
据顺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北京、武汉采取线上的路演方式,获得众多优秀毕业生的关注。同时也克服疫情困难,到陕西师范大学进行实地校招路演,获得众多陕师大毕业生的关注与支持,取得良好实效。
在招聘优秀教师人才中,顺德坚持“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导向,围绕招聘目标,顺德区严把质量关和公平关,进一步优化校招流程。在专业目录范围上进一步拓展,如新闻传播学纳入语文学科岗位目录等,以更好拓宽高素质复合型优秀人才来源。其次是采用线上复试方式,打破时空限制,快捷实施“家门口的校招”。为了促进招聘公平有质量,初试、复试均实行评委全回避制度,最大限度确保考试公平。
同时,为了提高招聘效率,顺德区将教师招聘工作纳入对镇街、对区属学校校长的各项考核指标,采用积分制,压紧压实各镇街、各学校招揽人才的职责。各招聘单位从前端主动物色,到中期提醒联系,后期暖心服务跟踪等,实现对优秀人才全方位的关心支持,以“求贤若渴”的态度躬下身子主动作为,主动物色,主动招揽,给予优秀人才充分的尊重。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袁圩对选择加盟顺德教育有切身的感悟。他说,在招聘中,华侨中学校长始终跟他保持紧密联系,对他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告诉他顺德是一座幸福感很强的城市。经过长期的沟通与多方了解,深切体会到顺德教育局、华侨中学对青年教师引进的重视。袁圩因此选择了华侨中学,华侨中学也选择了他。
袁圩表示,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期待能够在这座世界美食之都,与我那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前辈投身于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当中。”
让广大优秀新教师安心从教、安居乐教。(资料图)
重金引进人才,打造优才聚集的格局
顺德教育如何让人才招得来、留得住、能扎根?如何让优秀教师选择顺德?顺德教育系统大力推动教师招聘进高校,面对优秀应届毕业生,多措并举吸纳优秀毕业生来到顺德任教。
据大良街道教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1月启动应届毕业生招聘以来,大良街道教育办围绕“招得进、培养好、留得住”的方针,在构建揽才宣传机制、组团式招聘、细致做好毕业生服务跟踪、提高教师招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吸引优秀毕业生。
“作为顺德的中心城区,教育人才是推动大良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工作。”大良街道教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招聘,大良专门成立招聘宣讲团,由各大名校毕业在职的教师组成,让他们回到母校去进行宣传,以才引才,加大对大良教育、城市形象的宣传。同时,建立顺德优秀毕业生台账,根据台账点对点进行追踪,长期联系,用感情去吸引人才、融化人才,让优秀人才回归家乡的教育建设。
此外,大良还推出组团式招聘的方式,以教育集团、学校共同体联盟的学校组团形式对外联合招聘,实现组团内互助,把资源最大化,形成合力,减少内耗,同时也让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提升优秀人才招聘的质量和效率。
“在招聘过程中,我们还全程细致地做好优秀毕业生的服务跟踪工作。”大良街道教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招聘优秀毕业生人才,优秀毕业生从投简历开始,就建立了一对一跟踪服务。有些学校为了吸引优秀毕业生,不惜为优秀毕业生主动买车票,让他们来顺德、来学校走一走、看一看。
“在这次招聘优秀毕业应届生中,大良引进了89名新教师,全部都是研究生或‘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其中有76名硕士研究生,招聘了2名海外毕业生,这是大良教育一两年招聘质量最高的一次。”大良街道教育办相关负责人说道。
无独有偶。顺德一中自11月份发出优秀教师招聘后,在一个多月里,收到了全国各地优秀应届毕业生投简超2000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尤其是像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比去年有很大的提升。在顺德一中招聘的12名优秀英才中,2名是博士研究生、2名是北京大学毕业生,还有9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本科生。
顺德一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招聘优秀应届毕业生中,顺德一中围绕把握好政策、精准宣传,讲好一中故事、广泛动员、人文关怀等方面,全力做好招才引才计划,成立国内高校联络组、海外联络组、高层次人才联络组等,将学校优秀教师动员起来,利用教师的人脉和资源,与各个院校紧密联系,争取高校应聘对象推荐。同时,也动员学校就读于各大名校的校友,让他们广泛参与招聘宣传、组织和服务工作。
顺德一中招聘优秀人才的背后,顺德华侨中学在招聘优秀应届生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顺德华侨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招聘中成功签约6人,其中包括清华大学、中山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双一流的优秀毕业生。
顺德华侨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招聘应届学生中,和学校达成意向的人员,学校第一时间建立起长效、健全的机制,学校24小时为学生解答各种疑问。同时,对有意向的学生,对顺德教育、城市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提供相对应的宣传片、宣传等资料,让应届毕业生更多的了解顺德、认识顺德。
城网君了解到,在顺德首批应届教师招聘中,进入体检拟录取536人,毕业院校既有“双一流”院校,也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C9联盟高校,还有众多师范院校,甚至国(海)外名校等。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有435人,博士生有6人。毕业生来自清华、北大3人、中山大学12人、华南理工大学14人、暨南大学16人、北京师范大学5人、东北师范大学5人、陕西师范大学36人、华中师范大学23人、华南师范大学161人、海外国外名校34人等等,亮点纷呈,毕业生素质之高为历次之最。
与此同时,顺德区教师招聘质量实现逐年稳步提升,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从三年前的28%,去年提升至46.9%,到今年第一批校招提升到81.2%;清华、北大、北师大、中大等知名高校毕业生从三年前的27.9%,提升至45.2%,到今年第一批校招69.03%,占比不断提高,顺德区公办学校新教师逐步形成来源多元、优才聚集的格局。
“凤城教育文化节”学前教育论坛活动。(资料图)
用好人才,促进顺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如何为顺德区教育人才营造安心做教育的良好氛围,顺德区制定教育人才引进政策;按照《顺德区新时代好老师行动计划》,提出创新构建“人才强教6+”工作机制,推动实现教师入口全面提质、教师结构全面优化、教师待遇全面提升、从教环境全面好转。
为了全面提升从教环境,顺德真金白银落实保障、提升教师待遇。一方面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人均工资稳步提升。去年在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稳保教师待遇,还适度调增了教师工资,确保教师待遇稳居全市前列。
另一方面,顺德区重点解决新引进教师保障问题,为新引进教师3年内住房供给,去年起,对新引进的、未配有教师公寓符合条件的教师实施租房补贴制度,发放优秀人才引进激励奖金,4000万元的引才补贴已经在今年落实到位,让广大优秀新教师安心从教、安居乐教。
此外,顺德区每年评定一批优秀教师、年度教师(校长),并予以一定激励。担任班主任、骨干教师、名师等均有激励补贴,保障一线教师有付出、有收获。这一举措是对无数坚守在顺德教育事业教师们的尊重与认可,也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新教师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近年来,顺德区高度重视教师成长发展工作,按入职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教育家的梯级路径完整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梯级体系,搭建梯级成长路径,专业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新入职教师在一年内需要在理论学习、实践提升等方面进行全方面培训,以竞赛评比等作为重要抓手,让新教师快速成长。除此以外,实施“青蓝”、“骨干教师”、“名师”、“教育家孵化”工程,建立以评审认定、履职担责、周期培养和表彰激励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
近年来,顺德区为教育人才营造了安心做教育的良好氛围。疫情之下,顺德区教育系统教师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顺德区教育“志愿红”在全区传为佳话顺德教师志愿者投身抗疫,展现了能吃苦、高素质的良好形象,区内外等多家媒体平台进行广泛报道,传递抗疫先锋的榜样力量。
“四好工程”实施以来,顺德区各级各类教师通过培养培训,彰显强大竞争实力。接下来,顺德区将持续落实好老师行动计划的各项举措,坚持“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招聘原则,投放更多、更大量的岗位进行校招。据悉,第二批岗位预计1213个,设点上海、重庆、广州三地,继续坚定目标,全力以赴吸纳更多优秀人才。